【博士专访】为临床医学插上科研的“翅膀”——专访市人民医院医学科学实验中心负责人吴莹博士

发布日期:2021-06-18

来源:

点击数:

微信图片_20210204182030

博士档案

吴莹: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、博士

吴莹,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博士,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,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委员,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。2020年10月,由市人民医院引进,成为该院医学科学实验中心负责人。

博士、专家、教授、导师……或许这些身份给人的第一印象,应该是一位严肃的长者。然而在四川妹子吴莹身上,却有着一种独特的亲切和爽朗。作为一名学者,她的专业与严谨毋庸置疑;但私下里,她更像是身边的邻家女孩,没有太多的“偶像包袱”。多年来,她一直从事传染病学、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、科研工作,专注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及中医药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。她说,她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与研究,为临床医学插上科研的“翅膀”。

微信图片_20210204182151



走出“象牙塔”

吴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,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,十三年来,她勤勤恳恳,不断提升科研能力,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,成长为一名青年教授。然而,经过深思熟虑后,她还是鼓起勇气走出“象牙塔”,从北京来到柳州工作生活。

01笔者:是什么让您决定从大学这个“象牙塔”走出来,到医院做临床研究?

吴莹:我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,所以我一直希望我的研究服务于临床,也就是“治病救人”。但是我在大学中,做的更多是基础研究,跟临床会有一定的距离。所以我就在思考,有没有一种模式,能更好地将临床与基础相结合,通过基础研究去解决临床问题。

02笔者:那您是如何来到柳州市人民医院的?

吴莹:我在一次学术会议中认识了市人民医院的医生,经过交流,发现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。不少临床医生也感觉遇到了瓶颈,临床经验再丰富,缺乏基础研究的思维,就不知道这个经验是否科学、经得起验证,也不知道临床问题的机制是什么。我也一样,我在大学里做的基础研究,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,与临床距离太远,而医学的基础研究最终还是要解决临床问题的。柳州市人民医院非常有远见有担当,我们很快达成共识,共同创新一种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模式,搭建具有医院特色的研究平台,为临床医学插上科研的“翅膀”。

微信图片_20210204182204



与柳州“结缘”

01笔者:也许不少人觉得,您舍弃北京的工作来柳,需要很大的勇气。

吴莹: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。我只到过一次柳州,说实话确实“人生地不熟”,内心确实纠结过。在大家眼里,我很年轻就评上了教授,是一种“终极形态”。但如果原地踏步,我就感受不到成长带来的安全感,内心也会焦虑。加上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球大流行,我们每一个学医的人内心都很触动,对传染病学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。因此我决定鼓起勇气,跳出“舒适圈”。幸运的是,我的单位、家人、朋友都很理解我,他们鼓励我做自己想做的事,这让我非常感动。

02笔者:来到柳州感觉如何?

吴莹:我发现,这里和我的家乡四川省江油市有一点相似,都是有山有水的工业城市,感觉很亲切。柳州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,也有工业城市的理性实干,非常包容开放,尊重人才,所以我很喜欢这里。柳州市的人才引进政策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,帮助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。过段时间,我的丈夫和孩子也会搬过来,我们会在柳州定居。

03笔者:您希望通过您的科研成果,带来什么样的帮助?

吴莹:我来之前,市人民医院已经搭建了一定的科研平台。下一步我们会理顺机制,把一些制度规范化,再进一步从硬件、软件设施等各方面完善平台的建设。另外我们希望塑造整个医院良好的科研氛围,在院内陆续展开一系列科研讲座。另外,我会以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些科研思维,为大家申请研究课题提供一些辅导,培养科研思维,提升科研素养。同时我们也会注重教学和学生的培养,把教学、临床与科研联系得更紧密,希望通过与市人民医院团队的共同努力,助推柳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。

关闭

©版权所有 2020  柳州市人民医院    技术支持:博达软件   管理登录

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98号    桂ICP备06011751号-1

快速服务热线(咨询、投诉、建议):0772-3612345    邮编:545006    地址:广西柳州市文昌路8号